“哎呀,搬个家这么麻烦,这些书看了就扔了呗!”老师在一旁气得只想自己动手。
“我说兄弟,您今年贵庚?”这一问才知道,原来两人同岁。
“其实还要真感谢这些书啊。我当年家里穷,要不是奔着读书这条路,今天肯定就在建筑工地上拉砖头了,我身体不行,吃力气活儿的饭肯定会饿死。”搬家师傅一听,再也没有说对书发牢骚,“我上学的时候就不愿意看书,要不然也不会给您搬家了。我的回家给我儿子说说,用我的故事教育教育他。”
“其实我觉得,你要教育孩子爱读书,还是要自己先学着读读书,让孩子看到你读书的进步。我这里有一些杂志,写得很好的,你拿回家看看吧,就当是给孩子做榜样。”搬家的兄弟喜出望外,搬走了一箱子杂志,一点儿也不觉得重了。
“谢谢您,我自己这么个样子,也是有点不好意思教育孩子。”
相同的岁数,不同的命运。今天的孩子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,但十年二十年之后,他们之间的差距会有多大呢?我们都知道差距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,所以我们敦促孩子要努力,不能松懈,可他们似乎毫不放在心上。因为,爸爸们总是“坐而论道”,他们从爸爸的身上能够感受到的人生哲理、积极情绪都太少了,与生活隔得太远的大道理,是没有任何魅力的。
当爸爸们在酒桌上猜拳拼酒的时候,在麻将桌上门前清、海底捞的时候,在为股票哭天抢地的时候,孩子们能从我们的身上看到平常我们所说的“知识的宝贵”、“毅力的强大”、“勤奋”、“恒心”、“激情”等等吗?看不到,所以也感觉不到,也学不到,也超越不了。
让孩子努力的时候,爸爸自己在做什么,这是一个最能说明教育是否到位的指标。爸爸本身就很努力,那么努力的道理不用讲孩子也能明白。当孩子有一个不断上进的爸爸的时候,他的人生起点也就高出了别人许多。这才是真的“赢在起跑线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