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18黄金屋小说网 www.1818wo.com ,最快更新帝王师:刘伯温最新章节!
官兵们众志成城,轻伤不下火线,重伤的才可以下去歇息半个时辰,如果手还能拉开弓,脚还能踢到敌人爬上来的脸,就必须再上城墙。
这种顽强死守的精神触动了徐达,也让他极为难堪。一个月后,春节过去了,杭州城依然屹立,还姓张。不过也正如徐达所料,杭州城里已经闹起了饥荒。这种饥荒只是纯粹针对杭州市民而言,他们的美食早已吃完,糟糠的价格一日千里地飙升,最后比米要贵出十倍。但杭州人太有钱了,糟糠很快断货。史书记载说,杭州人开始吃油车糠饼。所谓油车糠饼,就是将在碾米过程中剔除出来的废料——皮糠和碎米等——收集混合在一起,经过蒸煮后再用原始的榨油设备榨取糠油,在榨取的过程中受压成型的一块块类似豆饼、菜籽饼状的东西。
这种东西和糟糠不是一个等级,犹如死面疙瘩和包子一样。
杭州城里的普通市民和当兵的都吃这种东西,平时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”的杭州人在关键时刻彰显了人类的本能之一:只要有能吃的,就能活下去。
张士诚在隆平心慌意乱,两个月后,消息传来,杭州城仍然在我们手中,徐达的攻势已明显减弱。但杭州城里十人已饿死六人。要不要救援?
张士诚皱眉,眉毛几乎压到嘴边,咬了咬牙,坚定地说:“不救,他们挺得住!”
他不救得很有道理,因为朱元璋就是希望他出隆平城。朱元璋和张士诚都了解一件事:张士诚不善打野战。
杭州城能挺得住,徐达挺不住了。在围困了三个月后,徐达收效甚微。这是他自参加革命以来打得最虎头蛇尾的一次战役,朱元璋催他撤兵的信件一封接着一封,这位常胜将军的光环沾上了一点尘埃,他唉声叹气地从杭州城撤兵了。
张士诚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回,他在苏州城中大宴三天,庆祝这场保卫战的胜利,虽然胜利的代价太大:徐达撤兵后,杭州城里的人只剩了五分之二,在徐达撤兵的那一天,就因饥饿和疾病死了三千多人。
张士诚突然发现,朱元璋并非是不可战胜的。杭州保卫战的胜利让他三个月来备受摧残的心灵得到慰藉,又让他涌起了一股雄心壮志。徐达才撤兵,张士诚就快速地集结兵力,发动收复河山的举动。这次军事行动,让张士诚收复了太多地盘,包括朱元璋的老家濠州也被他顷刻而下。张士诚又恢复了元气。
朱元璋之所以没有对张士诚进行复仇的反攻,是因为此时,天完帝国的丞相陈友谅正准备和他开战,战争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。当陈友谅在采石的战舰上向张士诚发来邀请函,一起狠揍朱元璋时,张士诚先是大喜过望,兴奋的热度消失后,他又仔细考虑起这件事的可行性来。
这可以说是张士诚性格中一个致命的弱点:平时看上去足智多谋,脑海里的计策恨不得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。可一遇事时,他的智谋就无影无踪,被他自己吞食了。
他前思后想,始终拿不定主意该不该和陈友谅联合,当陈友谅和朱元璋交火后,他才在边境上集结部队。可还未等他下命令出兵,陈友谅已被朱元璋打残了。
张士诚恨恨地说:“陈友谅真是个窝囊废。”他说陈友谅是窝囊废,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,不然就不会犹犹豫豫,丧失了和陈友谅夹攻朱元璋的良机。
可能是这次理想的夹攻计划没有实现,也可能是朱元璋正急吼吼地追击陈友谅,而无力对付他。他拍案而起,说:“给我收复长兴。”
长兴离开他的怀抱已有三年,但他始终把长兴当作是自己的孩子。现在,他有机会要回自己的孩子,当然不会放过。
1361年阴历十月,张士诚集结水陆十万人,进攻长兴。长兴守将心惊胆战,一日发数道救急文书给朱元璋。朱元璋正在鲸吞陈友谅,没有多少兵力支援。所以只能派出小股支援部队,而这些支援部队都如肉包子打了狗般有去无回。
张士诚的攻城进展极为缓慢,长兴守军和当初的杭州守军一样,顽强死守。一个月后,朱元璋终于腾出手来,派常胜将军徐达援救长兴。徐达这次是为复仇而来,双方在长兴城外展开血肉横飞的野战,杀声震天,天地为之变色。事实再一次证明,张士诚兵团的野战能力远不如朱元璋兵团,他再一次撤退。在徐达的疯狂追击下,撤退演变成了溃退,留下一万多具尸体后,总算跑回了老家。
张士诚又在隆平城里开始了后背发凉,除了对这次失败的懊恼外,还担心着朱元璋的复仇。不过他的担心很快就烟消云散,朱元璋在1362年被晦气笼罩,控制区内的两场兵变让他不敢发动任何大的军事行动。
张士诚心平气和地度过了1362年,整整一年。
1362年年末,又是一年春节到来时,元政府通知他,韩宋帝国已走投无路,你成名的机会来了!
小明王,不能救
张士诚能否成名,不取决于刘福通和小明王,而取决于朱元璋。安丰城孤城一个,刘福通接二连三地遭到惨败,军队士气已到谷底,用张士诚的丞相吕珍的话来说,拿安丰,就如站在熟透的苹果树下等苹果一样。前提是,朱元璋不插手。
张士诚大吃一惊,突然就骂吕珍:“你别浑了,朱元璋可是韩宋帝国的吴国公,他怎么可能不救主子?”
吕珍反击道:“蒙元政府还是您的主子,它如果出事,您救不救?”
张士诚哑口无言,他在心里琢磨,如果吕珍这个假设成立,自己到底该怎么做。
张士诚假设出来的犹豫,也正是朱元璋在1363年春天时不可回避的犹豫。刘伯温风尘仆仆回来,还未脱下被露水打湿的衣衫,就被朱元璋叫到密室,把这道难题摆在了刘伯温面前。
从刘伯温的角度看,朱元璋和韩宋帝国一点亲情都没有。韩宋帝国没有给过朱元璋任何支持,只有几个空衔。朱元璋发展到今天,全是他单枪匹马闯出来的,和韩宋帝国没有一点关系。所以刘伯温认为,救安丰是策略问题,不是责任问题。
而朱元璋不这样看,他说,当初进郭子仪部队,就是红巾军的一部分,打的是红巾军的旗号。后来他小有所成,占了和州,小明王还封他做了个副元帅。多年以来,如果没有红巾军这个大帽子戴在头上,他朱元璋也不可能发展得如此迅猛。他还说,小明王和刘福通的红巾军在反元斗争中表现最出众,就是从道义上讲,我们也应该出兵相救。
刘伯温大吃一惊,他借着幽暗闪烁的灯光仔细审视朱元璋的表情,他很快就发现,朱元璋这次是认真的。你要知道,朱元璋从来都是只为自己考虑的人。让他为别人考虑,拯救别人一次,简直是太阳西升。
人有情绪反常之时,但刘伯温确信,朱元璋不会反常到去做没有任何利益的事情,唯一的解释就是,朱元璋如果不趋利,那就是在避害。
刘伯温想到这些,就直接问朱元璋:“如果你把小明王解救出来,置于何处?”
刘伯温的意思是,小明王是朱元璋名义上的领导,救他出来,让他继续当皇帝?那不是给自己扣了个紧箍咒吗?如果不让他做皇帝,必然要杀他,那你救他做什么?
朱元璋愣了,因为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,他当然也想过这个问题,正是因为想过却没有答案,所以才使解救小明王这件事成为一道难题。